1. 当前位置:主页 > 生财有道

关于放牧家畜的营养管理应该了解哪些?

放牧,家畜饲养方式之一。是使人工管护下的草食动物在草原上采食牧草并将其转化成畜产品的一种饲养方式,也是最经济、最适应家畜生理学和生物学特性的一种草原利用方式。

(一)补饲

在正常的放牧条件下,家畜不必补饲。但对基础母畜、改良畜和病弱畜,或在天寒草枯、牧草数量不足,质量下降时,应该补饲, 其中最重要的是补饲干草。每年贮草备草。对于高产家畜还可以补饲少量精料、多汁饲料和矿物质饲料等。此外,在配种季节,对良种种公畜的补饲,根据具体情况还需特殊照顾。

(二)喂盐与草地管理

矿物质是各种牲畜维持正常生长发育所不可缺少的,虽然它的需要量不多,但不可缺少。尤其对幼畜、孕畜及高产畜,更应当重视矿物质的补给。喂盐则是补充矿物质的主要途径,通常在放牧期间有计划地将家畜所必需的食盐量及时、均衡供给家畜,一方面是满足家畜对矿物营养的需要,另一方面则可通过喂盐达到对放牧家畜放牧行为实行调控的目的。

牛的移动可通过适当的喂盐而有效地加以改变。通过喂盐地点的适当选择,可促使家畜离开过度放牧或践踏的草地,达到保护草地和改善部分草地利用过重而引起退化的问题。放盐地点应选择在家畜容易到达的地方,应是地势平坦、靠近阴凉处、易到达的岭脊地、坡地中的平地、轻度利用过的林间草地、适口性差的小片植被、家畜很少采食但能进行放牧的草地死角。

放牧的羊群,晚上应存放于远离放牧过度的近水的地方,应在宿营地或其附近喂盐。这样,有利于羊群夜间在宿营地平静地停留。早上喂盐则不利于羊群的及时出牧。在平坦的放牧地,通常每30~40头牛设1个喂盐点;在崎岖不平的放牧地,则每25头牛就应设1个喂盐地点。在每个喂盐点的食槽中应有足够的食盐, 食盐的量应能维持到家畜对草地的适度利用或维持到家畜离开草地之前10d的量,以利于畜群向新草地的转移。在林区,放盐点还应能吸引牛群离开潮湿的草地而到干燥的坡地放牧。

通常喂盐点应在放牧地内均匀分布,放盐点间距应在2. 6km 以上。年复一年在同一地方喂盐、把盐放在距饮水点400m以内、 不给家畜显示放盐新地点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一般舍饲条件下,每月食盐喂量为:绵羊0. 25~0.5kg,山羊0. 15kg,马2kg,牛1~3kg。产奶量高的牲畜,需盐较多;牧草含盐量少时,需盐较多。食盐可溶于水或放于饲槽中与干草或饲料一起补饲,也可以单独在槽内让牲畜舔食。或以氯化钠为主,并添加铁、碘、锰、锌等微量元素,制成盐砖,让其定期舔食。山区草地, 冬季每半月喂盐1次,其他季节每10d左右喂1次;草原区,每3~ 7d喂盐1次。

(三)饮水

水是家畜重要的生存条件。家畜身体组成及家畜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运输、利用,废物的排泄等全部生理过程都必须有充足的水分。充足的饮水还可增进食欲。饮水不合理,将严重影响营养物质在畜体内的转化效率。据报道,在不合理的饮水条件下, 家畜产品收入将减少一半。因此,充分满足家畜的饮水需求是优质、高产、稳定发展畜牧业生产的重要条件。

家畜对水的需求取决于家畜种类、草料性质以及大气状况。 如果饲草是青绿多汁的,则家畜需水量少;反之则多。不同季节饲草含水量有颇大差异。据测定,春季牧草含水量可在80%以上,而同类牧草在仲夏含水量则降至42%~40%。夏季气温高、湿度低时,家畜的需水量增多,用以弥补畜体散失的水分。各种家畜的需水量很不相同,标准的‘饮水量是不存在的,因为家畜的饮水量随个体大小、牧草种类、草地类型和季节而变化。一般个体大的绵羊比个体小的要多喝水;草地好,家畜采食的牧草多,每次饮水量也多。一般牛、马等大畜每天需水35~50L,l~2岁的幼畜每天需水25~30L;成年羊(绵羊或山羊)每天需水4~5L,而羔羊则每天需水1~2L。

家畜的饮水要求新鲜清洁,通常无污染源的河流、井水和能流动的池塘都是良好的水源,停滞的水池或含有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卵的污水不能饮用。

为保证家畜饮水方便和保护草地不受破坏,在草地上合理设置饮水点是很重要的。牧区水井布置适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水量的多少和能否满足生产需要。牲畜饮水点过于集中,会使草场遭到强度践踏,利用过度,导致草场破坏。

饮水半径,是指由每个供水点的供水区域最远边界到中心点的距离。饮水半径的大小应符合牲畜往返不觉疲劳和不致使畜产品下降的最低要求。它与牲畜品种、习性、当地地形、牧草生长状况等有关。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来源互联网,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320919107#qq.com。#改@

关于放牧家畜的营养管理应该了解哪些?:http://www.3jise.com/article/55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