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肥是提高草地牧草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技术措施。合理的施肥可以改善草群成分并大幅度地提高牧草产量,且增产效果可以延续几年。近30年来,世界各国草地施肥面积不断扩大,理论上, 每施0. 5kg氮肥,可以增产o.75kg肉,现在生产实际已达到增产o.5kg肉。
试验证明,施氮、磷、钾完全肥料,每l11112增产牧草1095~2 295kg,草群中禾本科牧草的蛋白质含量增加5%~ 10%。施肥还可以提高牧草的适口性和消化率。同时,为了保持土壤肥力,就必须把植物带走的矿质养分和氮素,以肥料的方式还给土壤。
(一)植物营养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植物正常的生长发育需要从土壤和空气中吸收多种多样的营养元素,它们与水同时进入植物体内,并参与植物体内的新陈代谢,这些元素称为植物的营养元素。在这些元素里,碳、氢、氧、氮、 磷、钾、钙、镁、硫、铁等,植物需要量较多,称为常量元素;硼、锰、 铜、锌、钼、钴等,需要量小,称为微量元素。此外,钠、氯、硅等在植物营养中不直接起营养作用,但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把它称为有机元素。植物的有机体主要是由碳、氢、氧、氮元素构成,占植物体总成分的95%左右;其他元素占5%左右。碳、氢、氧是从空气和水里得来的,其他元素主要是从土壤里吸收。但是,土壤中氮、磷、 钾含量很少,需要靠施肥来补给,而且氮、磷、钾供应水平的高低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好坏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称氮、 磷、钾为肥料三要素。但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种营养元素同等重要,不能相互替代。
植物正常生长除需要各种养料外,还需要一定的土壤酸碱度。 一般植物适应中性、微酸性或微碱性土壤,利于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土壤的微生物条件对植物的营养也起到重要作用,通过施肥调节土壤环境条件,活化土壤的有益微生物,抑制有害微生物活动;另外,可以增施微生物肥料,加强土壤有益微生物的活动,如播种豆科牧草时可以接种根瘤菌剂。
(二)草地施肥的原理
因长年放牧或割草,必然要从土壤中取走一定量的养分,因此要想恢复地力,增加产量,就应正确施肥,归还或补充从土壤中取走的养分。
植物常常根据自身的需要对外界环境中的养分有高度的选择性。一般土壤中含有较多的硅、铁、锰等元素,而植物却很少吸收它们。相反,植物对土壤中有效成分较少的氮、磷、钾却有较多的需要。由于植物具有选择性吸收的特性,就必然会造成土壤肥料中的阴、阳离子不平衡的现象,必须合理地施肥,保持土壤养分比例的平衡。这就需要根据植物的种类和产量以及土壤肥力来确定营养元素的数量和比例进行施肥。
在牧草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其营养特点也不同,因此应根据同一植物不同生长期的营养需要,用合理有效的施肥手段调节它们的营养条件。
另外,牧草从土壤中吸取养分的数量随牧草的利用方式不同而异。放牧的青草比收割的干草含有更多的氮、磷、钾。
综上所述,牧草从土壤中吸取养分的数量与草地类型、牧草种类、牧草的生长发育时期、牧草的利用方式等有关。不同的土壤提供养分能力也不同,因此应在土壤养分诊断的前提下,根据不同牧草、不同草地类型及牧草的不同生长期进行施肥。
草地施肥的原理只依据植物的营养需要和土壤的供养能力是不充分的,还应从施肥的作用和效益方面考虑。在天然草地上无论施有机肥还是在地表施化肥,虽然都能显著地提高产草量,但在改善草群成分上存在着差异。草地上单施氮肥,能增进禾本科草的发育,对豆科牧草生长不利;而施磷、钾肥有利于豆科牧草的生长;施用有机肥能使多数牧草种类均衡生长发育,使禾草和豆科牧草的比重增加,草群中杂类草比例减少。
施肥改变了牧草的茎叶比、营养枝与生殖枝比例,改善了草群成分。因而提高了牧草中蛋白质、钙、磷和钾等营养物质的含量, 增加了牧草中维生素含量,改善了牧草的品质,提高了牧草的适口性和消化率。
(三)草地施肥技术与特点
草地在合理施肥的基础上,才能发挥肥料的最大效果。肥料的种类很多,其性质与作用都不同,如何进行合理施肥、发挥肥料的效果,这取决于牧草种类、气候、土壤条件、施肥方法和施肥制度,这就是应掌握的施肥技术。
草地上施用的肥料有有机肥料、无机肥料和微量元素肥料。 应根据肥料的性质进行施肥。草地施用有机肥料,不但可以满足植物对各种养分的需要,而且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发育,从而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有助于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有机肥料效果迟缓,这是不足之处。但它来源广,能就地取材,价格低,主要作为基肥。无机肥料,也叫化学肥料或矿物质肥料。不含有机质,肥料成分浓度高但不完全,主要成分能溶于水,易被植物吸收利用, 一般多作为追肥施用。
植物生长发育除需要氮、磷、钾三要素外,还需要多种微量元素。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不可缺少、不可代替的元素。微量元素的施用特点是用量小而适量。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证明,如果土壤中某一微量元素不足时,牧草就会出现一种缺乏病状;反之, 若土壤中某一微量元素过多时,牧草就会出现中毒症状。它一般用于叶面喷雾和根外追肥。鉴于微量元素的性质,不要随意施用。
在草地施肥时应根据牧草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进行施肥。在植物生长的前期,特别在分蘖期施肥效果好,能促进植物生长。施肥时要区别牧草种类和需肥特点,一般禾本科牧草需要多施些氮肥,豆科牧草需要多施些磷、钾肥。豆科、禾本科混播草地应施磷、 钾肥,不应施氮肥。
依据土壤供给养分的能力和水分条件进行施肥。土壤的养分供应能力同气候、微生物和水分条件密切相关。如气候温暖时,土壤中硝化细菌等微生物活跃,对氮素供应就多。土壤中水分的多少,决定施肥效果,影响植物对肥料的吸收和利用。水分少时,化肥不能溶解,植物无法吸收利用。土壤中水分不足,有机肥不能分解利用。水分过多也不好,易造成养分流失。
依据施肥技术要求和肥料的性质,采用合理的施肥方法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一般施肥方法包括基肥、种肥、追肥。基肥是在草地播种前施人土壤中的厩肥、堆肥、人粪尿、河湖淤泥和绿肥等有机肥料的某一种,目的是供给植物整个生长期对养分的需要;种肥是以无机磷肥、氮肥为主,采取拌种或浸种方式在播种同时施入土壤,其目的是满足植物幼苗时期对养分的需要;追肥是以速效无机肥料为主,在植物生长期内施用的肥料,其目的是追加补充植物生长的某一阶段出现的某种营养的不足。
各类草地因其形成和利用方式不同,各具一定的施肥特点。以放牧为主的天然草地,因其所处的生态环境不同,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要也不尽相同。冲积地草地、土壤中总体各种营养物质的含量较为丰富,磷、钾相对较多,而含氮较少。因此这类草地施用氮肥效果好,对其他各种肥料的反应较弱。低洼地草地,氮和钙的含量较丰富,磷的含量少,因此施用磷肥效果好。沼泽地草地,营养物质最缺乏,这类草地同时施用磷、钾肥效果好。坡地和岗地草地,养分易随地下水流失,加之土壤干燥,氮的含量低,磷和钙也不足,这类草地施有机肥效果最好,无机肥以氮、磷、钙等肥料效果好。水泛草地,土壤中各种营养物质总含量较为丰富,因而对各种肥料的反应较弱,通常施氮肥效果较好。
放牧地的施肥应在每次放牧后进行。例如,以禾草为主的放牧地在春季放牧后施以全肥,即30~45kg/hm2氮、30~45kg/ hm2五氧化二磷、30~45kg/hm2氧化钾;在第二次、第三次放牧后,各施氮肥30~45kg /hm2。但天然放牧地因经常有家畜的粪便等排泄物及分解的残草有机物,土壤养分相对平衡,可少施肥或不施肥;而利用过度、退化严重的个别放牧地需要结合其他改良培育措施进行施肥。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来源互联网,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320919107#qq.com。#改@
关于草地施肥方面的应该注意哪些?:http://www.3jise.com/article/55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