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主页 > 生财有道

关于建立草原沙漠化防治体系的要点有哪些?

草原沙漠化防治应在防止沙化、盐碱化土地扩展的基础上,加大对固定、半固定沙丘的保护与开发力度,开展对流动沙丘、盐碱化土地、退化草原发生发展规律及治理方法和措施的科学研究并加大治理投入。可根据具体情况,建立预防区、保护开发区和治理区。

预防区在已经沙漠化土地的边缘,采取营造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灌木林带,保持和提高现有水资源,杜绝开采地下水,维持现有的生物多样性,防止土地荒漠化继续扩大。

保护区对于生态脆弱区和没有受到干扰及干扰较轻、轻微退化的区域,应采取禁止各种形式的开发和利用等保护措施,防止退化。

治理区对遭到严重破坏已经退化区域的流动沙丘、盐碱地、退化草原等,在充分调查研究沙化成因、发展机制的基础上,采取实可行的治理对策进行治理。草原沙漠化治理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措施:

(一)行政措施

强化法制观念、加大执法力度。近年来,我国出台了《草原法》、《森林法》、《土地法》、《水土保持法》、《水利法》等不少法律、法规。但运用法制手段管理草地仍显薄弱,有法不依,破坏草原的现象仍然很普遍。因此要强化法制观念,加大执法力度,完善法律法规,对治理草地沙漠化必将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提高农牧民生态意识。沙漠化扩展的趋势之所以难以遏制,原因之一是人们防治的意识不强,认识不足,没有把防治沙漠化和自身的生存环境联系起来,和当地的经济发展及脱贫致富联系起来’没有把利益驱动下的短视行为和子孙后代长远利益联系起来, 没有树立以防为主的观念。因此,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大力开展宣传教育,使沙漠化防治真正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让绝大多数人都明白,沙漠化正在逼近。

多部门多学科协同联合,建立防治草原沙漠化长效机制。草原沙漠化防治是一项多学科的综合系统工程。就目前治理现状看’还普遍处于较低水平。因此,要尽快联合多部门、组织多学科人才’建立沙漠化防治机构,监测和掌握沙漠化扩展和防治动态信息’为确定不同类型草地沙漠化防治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要改变以前种草只尽力种草、植树只用心种树、水土保护只专注水保措施的局面,尽快走出“贫困一破坏资源一更加贫困”的恶性循环。

(二)技术措施

以治理保开发,以开发促治理。在改善和保护沙地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根据土地沙化的程度确定合理的经济目标、生态目标, 合理获取沙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鉴于沙地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必须把生态效益作为第一目标。

适度利用。开发利用的方式要适宜,使沙地生态系统保持完整的结构和功能,垦殖、放牧、采伐等各种活动都必须约束在适当的范围内,使再生资源得以保持自我复苏的潜力。

减轻沙地承载量。在现有沙地生态经济系统内,减少依附性强和破坏性大的生产要素,用其他有利要素予以弥补,如用林牧业弥补耕作业,以具有改良沙地效果的作物替换耗地作物等。

坚持综合治理。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强化宣传教育、政策引导、技术服务、资金扶持,调动农民群众的治理积极性,推广适宜的治沙模式和成功经验,坚持综合治理。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来源互联网,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320919107#qq.com。#改@

关于建立草原沙漠化防治体系的要点有哪些?:http://www.3jise.com/article/55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