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主页 > 生财有道

各地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释放多项政策红利

户籍制度改革,是指对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为法律依据确立的一整套户口管理制度进行的,广泛深入改良的一项新举措。是继20世纪80年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又一次“解放”农民的革命。各地户籍制度改革持续推进,农业人口有序向城镇转移,城镇常住人口逐步市民化,使农业转移人口享受到了改革带来的制度红利。

放宽准入:让农民能够“进得来”

如今,在福建晋江,无数进城务工人员得到了“零门槛”落户制度的实惠。陈兴富就是其中之一。8月7日,福建晋江罗山街道苏前社区,陈兴富笑逐颜开,“有了户口,老婆住院能报销,小孩读书有保障,我还有什么不知足的”。

与晋江的情况不同,一直以来,“大城市带大农村”是重庆市的典型特点。近年来,重庆开展了户籍制度改革探索,放宽了主城区准入条件。目前,重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由2010年8月的29.2%上升到47.6%,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51.6%上升到60.9%,两者的差距由2010年的22.4个百分点缩小至13.3个百分点。

晋江和重庆的探索是我国户籍改革浪潮中的典型。截至今年4月25日,全国已有29个省市自治区出台了户籍制度改革的具体方案,各地通过居住证制度、积分落户等措施逐步推进改革。

消除隐忧:让农民能够“留下”

“现在村里很少有人愿意把户口迁出来,怕土地被村里收回。”四川籍农民工陈忠说,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在现实问题面前,要不要落户进城让他们有了顾虑。

“在户籍制度改革和城镇化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农民需要逐步适应,政策需要不断完善,要让农民进退有路,使城镇化过程更加平顺、和谐。”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指出。《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现阶段,不得以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作为农民进城落户的条件。

为促进改革平稳推进,各地开始了新探索。在保留转户居民农村土地权益的前提下,重庆提出建立农村土地退出后的处置机制,对自愿退出的宅基地,可按“地票”处置变现。山西提出,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探索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办法和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保护成员的集体财产权和收益分配权。福建则提出,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农业转移人口通过抵押、转包、转让、互换、出租、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有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

“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不能采取硬性措施或‘一刀切’,不是要进城落户农民放弃在农村的相关权益。”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强调,必须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和自主定居权利。

公共服务:让农民能够“融入”

进得来、留得住,只是起点,让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真正实现“市民梦”,重要途径就是完善公共服务,解决住房、就业、医疗等方面的问题。为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一系列举措正在各地紧锣密鼓地铺展,重庆明确提出农民工转户进城,就业、社保、住房、教育、医疗“五件衣服”纳入城镇保障体系。浙江提出推进相关领域配套改革,扩大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健全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等。江西提出把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采取多种方式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基本住房需求。户籍制度改革要把目标定在机制体制的变化上,而不要用指标来考察、靠行政区划变化来实现,必须着眼于真正意义上的资源重新配置,推动城镇化获得改革红利。

城乡户籍制度是在我国被普遍批评的一种具有福利身份区隔和歧视性的制度,这一制度制定并形成于我国的计划经济时期,同时也被认定为是“二元经济结构”的最显著标志之一。户籍制度,是一项基本的国家行政制度。传统户籍制度是与土地直接联系的,以家庭为本位的人口管理方式。现代户籍制度是国家依法收集、确认、登记公民出生、死亡、亲属关系、法定地址等公民人口基本信息的法律制度,以保障公民在就业、教育、社会福利等方面的权益,以个人为本位的人口管理方式。当代中国的户籍制度是计划经济体制的最深印痕,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桎梏,迫切需要进行改革。

延伸阅读

当前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重点与难点并不在于放开户籍制度对人口自由流动进行约束等问题上面,其着力点与突破方向应放在如何打破现有的利益格局而不造成新的社会冲突与群体对立。

如何革除其利益分配功能,而使其回归到仅仅作为对人口进行登记管理的必要手段,以及如何配套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基本福利但不至于使地方财政捉襟见肘这三个方面。这三个问题处理好了,改革过程中的一系列制度性障碍才有可能彻底瓦解。户籍改革的最终目的,不仅是还农民以迁徙的自由,给农民与城镇居民相等的权利,更重要的一点是使他们获得自由发展的可能,赋予他们与城镇居民竞争的能力。只有不断夯实经济基础、稳妥推进城镇化建设,缩小城乡差距,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个体素质与能力,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才有可能使我国户籍制度以及由其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得到最终解决。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来源互联网,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320919107#qq.com。#改@

各地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释放多项政策红利:http://www.3jise.com/article/58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