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主页 > 生财有道

北京第一高楼”中国尊”是怎么建成的?

 经过1116天的紧张施工,位于北京CBD核心区的“中国尊”大厦于18日升至70层,高度达333米,,登顶北京第一高度。那么被称为“北京第一高楼”的”中国尊”到底是怎么建成的呢?

中国尊是位于北京市朝阳区CBD核心区Z15地块的一幢超高层建筑,建成后将是北京市最高的地标建筑。该项目西侧与北京目前最高的建筑国贸三期对望,建筑总高528米,未来将被规划为中信集团总部大楼。于2011年9月12日开工,2017年7月钢结构封顶,2018年10月全面投入使用。由北京中信和业有限公司投资,预计总投资达240亿元。

据介绍,总投资240个亿的“中国尊”,总建筑面积43.7万平方米,其中地上35万平方米,地下8.7万平方米,建筑高度528米,除了地上108层外,地下还有8层(含夹层)。可容纳1.2万人办公,每日可接待约1万人次的观光。

这样的高楼是怎么建成的呢?“‘中国尊’的优势在于科技创新。”中建三局大项目管理公司副总经理,“中国尊”项目副总工程师许立山说。之前盖楼就是搭脚手架,但是超高建筑搭脚手架没法施工,“300米以上,风一吹,脚手架就散了,工人也不敢上去”。许立山告诉记者,“中国尊”项目建设中使用了他们自主研发的智能顶升钢平台。这一技术拥有14项专利,其中包含6项发明专利。智能顶升钢平台是一个封闭立体空间,高38米,“相当于7层楼那么高”,长宽均43米。“目前,智能顶升钢平台是世界建筑领域承载能力高、面积大、智能化程度高的顶升钢平台,顶推力达4800吨,有12个顶升支点。”许立山说。记者在现场看到,施工电梯可直达平台,两台大型动臂式塔吊、混凝土布料机、临建设施、物料堆场等与模架融合,工人们在全封闭平台内作业,可同时进行4层核心筒立体施工,相当于将工厂搬到施工现场。

除了智能顶升钢平台,“中国尊”项目建设中还运用了全球首创的超500米跃层电梯。“这项技术能在结构施工阶段提前使用正式电梯,一体化临时机房及轿厢随着结构楼层每完成四层可自行爬升一次,运行速度由普通施工电梯的每秒1.6米提升到每秒4米,更高效地解决施工阶段的人员运输,相比常规电梯安装方法验收时间大概提前120120天。”许立山告诉记者。

“中国尊”大厦由于造型独特、结构复杂、系统繁多,各专业深化设计重难点多,专业间协调要求高。施工阶段,项目所有专业全部采用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即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开展深化设计。“它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为模型基础,建立的建筑模型。实现了工程的全关联单位共构、全专业协同、全过程模拟、全生命期应用。”许立山说。

目前“中国尊”距其528米的总高度,还有38层的距离。施工方表示,接下来的日子,“中国尊”将以平均每3.5天完成一个结构层的速度“疯长”,预计2017年7月30日封顶,2018年10月竣工,2019年3月交付使用。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来源互联网,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320919107#qq.com。#改@

北京第一高楼”中国尊”是怎么建成的?:http://www.3jise.com/article/59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