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主页 > 生财有道

南方农村稻田养殖泥鳅的关键技术及水稻种植方法

南方水稻田养殖泥鳅以发展水稻为基础,兼养泥鳅,是一项成本低、收效快、效益高的种养结合模式。据湖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试点稻田养鳅,以人工投喂饵料为主的,每667平方米产泥鳅200公斤以上;以稻田天然饵料养殖的,可以产泥鳅约50公斤。

稻田养泥鳅简单版

一、稻田条件及改建方法

凡泥质、弱碱性和无冷浸水上冒的稻田都可养殖泥鳅。选作养鳅的稻田面积不宜过大,一般以1000m2左右。田埂要加固,并埋下网片或塑料布防止泥鳅钻洞逃逸,进、出水口加设网拦,在田中开挖多个面积为2~3M2、深60cm以上的坑。与坑相通,开挖纵横数条沟,沟宽、深均为30~40cm,坑和沟的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10%左右,为夏季高温、施农药化肥及水稻晒田时泥鳅的栖息场所,又便于集中捕捞。

二、放养

鳅种放养时间以水稻栽插初次耘田后为宜,放种前3~4d在坑、沟内施入腐熟的畜肥40kg/100M2,培肥水质,然后每667m2放3~4cm的鳅种2万~2.5万尾。

三、饲养

鳅种放养后,投喂糠麸、枯饼、蚯蚓、蚕蛹粉、动物内脏等,前期日投饲量为泥鳅体重的5%~8%,以后为5%左右,饲料投放在沟、坑中。同时,根据水质情况及时追施肥料,每次追肥量15kg/100M2。稻田应尽量少用农药,必要时选择高效低毒农药,并在阴天喷洒。同时,保持水质清新,防止投饵施肥过量而影响水质。

稻田养殖泥鳅复杂版

一、稻田养鳅工程建设

1.稻田准备

要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无冷浸水、土壤保肥保水能力强、周围没有污染的壤土或黏土稻田,面积以便于管理和投喂为原则,一般3300平方米左右为一个种养单元为宜。

2.设施改造

①开挖鱼沟、鱼凼。在稻田田埂内侧四周开挖环形沟,沟宽0.5~1米、深0.3~0.5米。稻田面积较大时,田间可挖“十”字、“田”字、“目”字或“井”字型田间沟,可比环形沟略窄、略浅(宽、深各为0.3米)。鱼凼可以提供夏季避暑和秋冬季泥鳅捕捞场所,一般大小为3~5平方米,深0.5米,形状可为圆形、方形、菱形等。环形沟、田间沟、鱼凼要相连相通,面积控制在稻田面积的5%~10%。鱼凼最好选择在便于投喂的位置,如进出水口处或横埂边。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用外围沟渠做鱼凼。开挖环形沟的泥土可以夯实田埂,加高、加宽、加固田埂,田埂高0.5~0.6米、宽0.3~0.5米,埂顶至少高出田面0.3米。②设置防逃设施。在田埂和环形沟之间设置防逃网,一般用塑料板或尼龙膜,底部插入泥土中0.3米,用桩、铁丝固定,高出田埂0.3米。进排水口要安装拦网,排水口一侧田埂上设置1~2个保证水位的溢水管或溢水口并设置拦鱼网(栅),防止漫水逃鳅。

二、泥鳅鳅种投放管理

1.消毒施肥

每667平方米稻田在投放鳅苗前施用300~400公斤有机肥作基肥,环形沟、田间沟和鱼凼要用30~50公斤生石灰消毒。

2.苗种放养

稻田养鳅多是种植一季稻。一般在插秧后放养鳅种,中稻田在7月1前投放,也可以在4月中下旬投苗寄养。放养密度视稻田条件、放养规格和养殖方式而定。靠人工投饵施肥的稻田,每667平方米可放养规格为6厘米长的鳅种2万尾左右;靠天然饵料的稻田,可放养同规格鳅种0.7万尾左右。放养前,苗种要用3%~5%的食盐水浸泡消毒10分钟。

3.饲养管理

泥鳅为杂食性鱼类,在天然水域中以昆虫幼虫、水蚯蚓、底栖生物、小型甲壳类动物、植物碎屑、有机物质等为食。鳅种放养5~7天内,因稻田中培育了大量天然饵料,一般不需人工投喂饲料。投喂的饲料可以选择鱼用配合饲料、泥鳅专用饲料或者是鲜活饵料等。人工投喂初期,将饵料均匀撒在田面上,再逐步缩小投喂范围,最终在鱼凼中定点投喂,引导泥鳅在鱼凼中集中摄食。最好是投喂浮性颗粒饲料,粗蛋白含量在35%以上,以确保满足泥鳅生长需要。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投喂1次,投饲量一般按泥鳅总体重的3%~5%计算,上午投喂日饵量的40%,下午投喂日饵量的60%。也可按泥鳅实际的吃食情况而定,每次投喂的饵量以2小时吃完为标准。鳅种放养30天后,每隔15天每667平方米追施发酵有机肥30~50公斤,以促进田间饵料生物生长,供泥鳅摄食。水温超过30℃,减少投饵或不投饵。

4.疾病预防

稻田养殖泥鳅管理得当,一般很少发病。预防方法:每隔15~20天,每667平方米用漂白粉1.5公斤或生石灰15公斤对水进行水体消毒,经常清除残饵,做好日常用具的消毒。严禁使用明令禁止的农药、渔药。

5.敌害预防

在放养鳅种前要彻底清田,清除田边杂草,保持养殖环境卫生,进水口要用铁筛网围拦好,防止野杂鱼随流水进入池中。饲养管理期间,要及时清除敌害生物,严防敌害生物侵入,如发现蛙类应及时捕捉,蛙卵要及时打捞干净。预防水鸟伤害最简单、最经济的方法是在稻田两侧(东西向或南北向)的田埂上每隔30厘米固定一个木(竹)桩(也可利用防逃网固定桩),高出田埂30~40厘米,两两对应的桩上牵上6磅胶丝线(直径0.2毫米),拉直绷紧,设置成一排排平行的防鸟线,可有效防止水鸟对泥鳅的捕食。

6.捕捞与越冬

平时可根据市场行情和生长情况捕大留小,在10月中旬到11月可集中捕获。未捕完的泥鳅可集中在田凼中,在田凼里铺设和加盖稻草,让泥鳅钻进沟凼底部淤泥和稻草中避寒越冬。也可提高水位越冬,择时捕捞上市。

三、水稻种植管理

1.品种选择

水稻品种要选择株型紧凑、抗病虫害、抗倒伏且耐肥性强、产量高、米质优、生育期适中的中稻品种。

2.稻田耕整

若为投苗寄养,耕整时尽量将泥鳅集中在环形沟、田间沟和鱼凼中,稻田四周围埂将环形沟、田间沟和鱼凼隔开,小耕小整,尽量减少对泥鳅的影响。

3.秧苗移栽

在6月中下旬移栽,每667平方米保证基本苗4万~6万苗。

4.施肥与用药

施肥的原则应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且少量多次。每667平方米每季施基肥300~400公斤,视水质情况施追肥,追肥每667平方米追施尿素7公斤或混合肥5公斤。化肥不能使用氨水和碳酸氢铵,否则会造成泥鳅中毒。稻田出现病虫害时,选用对症高效低毒的农药。下雨前不要施农药,在喷施农药前适当加深田水,施药时喷嘴要斜向稻叶或朝上,尽量将药喷在稻叶上。

5.水管理

要做到科学管水。水稻返青后25~30天,每667平方米总茎蘖数达到18万~20万时开始晒田。晒田前,要清理田间沟凼,防止淤塞,沟内水位低于田面10~15厘米,晒好田后及时恢复原水位。水位控制一般原则:水位调节,以水稻为主,兼顾泥鳅生长要求。在放养初期,田水可浅,保持在田面以上15厘米左右即可。随着泥鳅的长大,需求活动空间加大以及水稻抽穗、扬花、灌浆需要大量水,水位可以控制在20~30厘米左右,抽穗后期适当降低水位,干干湿湿,养根保叶,活熟到老,收获前一周断水。在高温季节中,要加深水位,防止泥鳅缺氧浮头。

 

附:庭院、网箱、无土、稻田、池塘养殖泥鳅技术

1、庭院养殖技术。农家庭院可因地制宜地进行泥鳅养殖,是农家致富的一条良好途径。庭院所用的养鳅池,可用水泥砂浆砖石砌成,面积视庭院大小,以50~100m2为宜。水深保持在50cm左右,池底铺以20cm厚的肥泥,以保泥鳅钻泥栖息。池子用生石灰消毒后注入新水,并施用粪肥。一般在生石灰毒性消失后(约7天),可投放鳅种。家庭养鳅最好投放规格较大的鳅种3cm左右,无病无伤,健壮活泼。放养前用3%食盐水浸泡10分钟。放养时间一般为春季的晴朗天气。除在池中施肥培养天然的饵料生物供泥鳅食用外,还应补充投喂一些人工饵料,如米糠、麦夫皮、豆饼、菜叶等。投饵量一般掌握在泥鳅总体重的5-10%,可视季节、水温、天气及泥鳅摄食情况灵活掌握。在秋末冬初,泥鳅进入冬眠期,可向池中施些基肥,以保温越冬。庭院养鳅因池子较小,要保持良好水质,经常换水。特别是在夏季闷热天气要及时加注新水。家庭养鳅一般5个月可长到10cm以上。100m2水面可产200kg泥鳅。

2、网箱养殖技术。利用网箱,可高密度地养殖泥鳅种苗和成鳅。种苗网箱用聚乙烯网布做成,面积一般为10m2左右。成鳅养殖网箱用3m×3m聚乙烯网片做成,网目为1cm左右。面积一般50m2左右,网箱设在湖、河或池塘内。箱底着泥,箱内铺以15cm厚肥土。苗种网箱每m2放养鳅苗2万尾,成鳅网箱放养2cm的鳅种2000尾,投喂方法与池塘养殖法相同,网箱养鳅要加强日常管理,网衣要勤刷洗,保持水流畅通,溶氧丰富,有破洞时要及时修补好,以防逃鱼。

3、无土养殖技术。无土养殖法用小水泥池,面积一般在20m2左右,水深40cm。水中放置长25cm、孔径15mm的维纶多孔管5000根左右,数10根扎成一排,可垒成三层,每池可放养0.2g的泥鳅种5000尾左右。投喂饲料及方法同常规养殖法。为保持水质良好,需采用微流水循环养殖法,经过3个月精心养殖,可获得每300g/m2的产量。为节省成本,也可采用多孔水泥砖头代替化学多孔管,使泥鳅钻入其中即可。

4、稻田养殖技术。稻田养泥鳅同一般稻田养鱼法。在稻田中首先要开挖“鱼沟”、“鱼溜”,以便稻田放水时鱼的栖息。稻田养鳅的关键是做好防逃工作:一是要将田埂筑好夯实,并用稀泥湖平缝隙;第二是用塑料薄膜将四周田埂围起来,以防逃鱼;第三是田埂要高出水面20cm,并在进出口处加设栏网。在稻田中养泥鳅一般是当年放养,当年收获。因此应放养规格在3cm左右大鳅种,每m2水面放50-100尾左右,经半年养殖即可成为商品鳅。稻田养鳅一般采用不投饵粗放养殖法,因此放养前要施足基肥,养殖期间视水质肥度补充追肥。在稻田施农药时一定要放水,将泥鳅集中于鱼沟、鱼溜中,以防农药中毒。在起捕时,将稻田的水放干,泥鳅全部集中于鱼沟、溜中,用网抄捕即可。一般667m2稻田可收泥鳅150-200kg,经济效益可观。

5、池塘养殖技术。池塘养殖放养鳅种有两种形式:一是当年9月份将体长3cm的泥鳅养到第二年的7-8月份收获;二是4月份把体长4-7cm的上年苗养殖到下年的3-5月份收获。放养密度为每667m22-3万尾。饲养管理与其他特种水产池塘养殖法相同,池塘要求与池塘常规养殖一致。4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来源互联网,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320919107#qq.com。#改@

南方农村稻田养殖泥鳅的关键技术及水稻种植方法:http://www.3jise.com/article/60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