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5年,甘肃省通过争取2.6亿元的农产品初加工补助资金,在该省农村建设了大批贮藏、烘干设施,显著提升了当地的农产品初加工能力,累计带动全省农民增收5亿余元。
预计到今年底,全省将累计建成马铃薯、苹果、蔬菜产后贮藏和烘干设施1.88万座,增加马铃薯贮藏能力50万吨、果蔬贮藏能力12万吨。2015年,补助政策减少马铃薯、果品、蔬菜产后损失2.17万吨,仅贮藏一个环节就减少损失6000万元。同时,贮藏设施发挥调节市场的“蓄水池”作用,使农民得以择机销售,有效解决了中间商主宰市场、压级压价等问题,促农增收效果明显。
补助政策增强了农民发展特色产业的积极性,促进战略性主导产业、区域性优势产业、地方性特色产品三个层次特色优势产业的快速发展。截至2015年底,全省特色优势产业面积达到3152万亩,特色优势产业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50%以上。由于确定补助政策在17个贫困县实施,补助政策与精准扶贫实现了结合,共带动脱贫14.5万人。
贮藏能力的提升还为农产品精深加工提供了充足原料,促进了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快速发展。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规模以上马铃薯加工企业60个,淀粉年加工能力70多万吨;浓缩果汁年生产能力达12万吨。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来源互联网,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320919107#qq.com。#改@
甘肃初加工补助带动全省农民增收:http://www.3jise.com/article/63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