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主页 > 生财有道

生物、化学、矿石地层划分方法和原则

地层划分是指对一个地区的地层剖面中的岩层进行划分,建立地层层序的工作。一般对一个地区的地层剖面,首先根据岩性、岩相特征进行岩石地层划分,然后根据系统采集的化石进行生物地层划分,进而建立年代地层顺序。在划分一个地区的地层时,必须充分参考邻区已经建立的地层划分方案,便于地层对比。

一、矿物地层单位划分方法

(一)依据地层中所有稳定付矿物(能鉴定和度量的重矿物)的矿物学特征,并按某些特征组合和变化将岩层分成重矿物组合带,即矿物地层单位。

(二)重矿物特征指稳定副矿物种属、标型特征、ZTR指数(锆石、金红石,电气石/总重量组份比值,指示矿物成熟度)及其变化、重矿物粒度大小,重组分在岩石中百分含量,重组分中各矿物的相对百分含量和变化等。重矿物在岩层中纵、横向上的变化,均可作为重矿物组合带的划分依据。划分重矿物组合带必须是带的特征清楚,界线明显且易于划分,区域上有一定的延展性和可对比性。

(三)矿物地层的资料搜索:矿物地层主要用于年代地层不易划分或化石稀少的碎屑岩区,并与岩石地层法及沉淀相研究相配合。

1.在剖面上系统采集人工重砂样,样品间距依岩层的自然变化而定,一个地层间隔按不同岩性分别组样(如砂岩。粉砂岩,粘土等)。用拣块法取样,样重5-7公斤。

变质岩区的构造——地(岩)层法,火山岩区的双重制图法(岩相——地层学填图方法)及花岗岩区的岩石谱系单位划分方法(超单元组合—超单元—单元划分方法)

二、生物地层划分方法

生物地层单位是根据化石类型、分布、化石特征划分,并区别于相邻地层的客观地质实体。生物(地层)带是常用的生物地层单位,它是根据不同的生物内容和生物特征分带。常用组合带、延限带、顶峰带(全国地层委员会、1981)。

(一)组合带(群集带):是以所有化石类型(群类联合)某一种或几种类型构成的一个自然共生或埋葬为依据划分,与相邻地层有明显区别的具有生物地层特征的地层体。带的界线可划在标志该单位特征存在的生物面上。带的名称由2-3个最特征的分类单位名称联合单位术语组成。

(二)顶峰带:是根据某些生物分类单位的发育顶峰或极大发育,但不是根据它们总延续时限划分的地层体。发育顶峰可以是一种化石非常丰富,或一个属的种十分繁多。该带以最发育分类单位命名,以明显富集部位的顶底作为顶峰带的界线。

(三)延限带:是依据地层中所含化石一个或数个选定的分类单位的垂向和侧向分布范围划分的地层单位。其带的界线是选定的生物分类单位已知的首现和末现生物面

三、化学地层规划方法

(一)按岩层的地球化学特征,将岩层划分为不同化学地层单元或层。

按主要氧化物和各种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稳定同位素等)的含量、组合、丰度变化和分布形式;相关元素比值及变化来确定化学地层层面及地化异常层。

(二)化学地层按化学成分、特征元素变化多少、大小而分高、中、低类次等不同级别。高类次变化面常接近“组”级界面,中、低类次的与“段”或旋回性沉积相当

(三)地球化学异常层,是岩层内出现多种元素同步地急剧增高或降低的层位,它可用作地层对比。

(四)化学地层的资料搜集工作。

1、在层型剖面上系统采集光谱定量全分析样品,密度随岩层复杂程度而定。

2、岩石地层单位的地球化学背景,应充分考虑不同构造单元和沉积单元的区域地球化学相的研究。必要时右以进行氧硫碳同位素研究。

3、利用光谱分析数据中元素含量变化和含量比值变化特征、结合其它地质资料,对古地球环境进行研究。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来源互联网,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320919107#qq.com。#改@

生物、化学、矿石地层划分方法和原则:http://www.3jise.com/article/64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