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北京市发改委发布了《北京市落实京津冀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行动工作方案》,京津冀将建设环首都1小时鲜活农产品流通圈,而且还将通过京企和河北天津合作等方式,升级老百姓的菜篮子。
农产品流通体系怎么创新?
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将结合北京市非首都功能疏解和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加强北京市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和京津冀农产品流通产业链统筹布局规划,加强同天津、河北分工协作,推进北京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区域性集散、过境物流等非首都功能有序疏解、有效承接,促进京津冀区域农产品产供销良性互动、协同发展。
这意味着,北京市将推动一批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行经营方式转变和业态升级,扩大农产品销售及配送网点覆盖范围,健全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市与河北天津将利用3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立安全稳定、创新高效的首都农产品流通体系。
如果区域集散、过境物流疏解了,那从外地运来的菜,会不会就没有从新发地直接送到家门口的菜新鲜呢?
相关负责人说,北京市已经会同天津市、河北省有关部门,加快构建与区域协同发展相融合、与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相配套的环首都1小时鲜活农产品流通圈。为了实现这个1小时鲜活农产品流通圈,二商、首农等北京企业要动起来了。相关负责人说,支持鼓励北京市传统型农产品批发市场通过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升级市场交易模式、完善城市物流配送、提高冷链设施水平等方式,加快向现代型农产品配送中心转型升级。
比如为了解决冷链“断链”问题,支持北京市骨干鲜活农产品终端销售网点带头配置保鲜、冷藏、冷冻等专业化冷链设备,逐步提高北京市鲜活农产品冷链配送率等。
要实现“1小时”,更重要的在于交通。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市将推进城市配送发展,优化车辆车型及通行政策。北京市还将继续发展农超对接、农餐对接、农校对接、农批对接、农社对接等直采直供流通模式,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同时支持新发地、首农等企业加快蔬菜直营店网点布局,加大连锁超市、社区菜市场、社区菜店开设力度;同时支持现有电商平台与线下社区店开展合作;鼓励核心流通企业建立从生产基地到宅配系统的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另外,北京市还支持发展“主食加工配送中心”,提高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现代化能力,促进绿色消费、低碳生活,提升食品安全管控水平。
市发展改革委等九部门关于印发北京市落实京津冀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
京发改[2016]2038号
各区发展改革委、商务委、农委、交通委(局),食品药品监管局、质监局,交通支(大)队,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各分支机构,北京海关各单位、各部门:
为完善本市农产品流通体系,加强农产品供应保障能力,扩大京津冀区域产业合作,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委《关于印发<京津冀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行动方案>的通知》(发改经贸〔2016〕1361号)要求,我们制定了《北京市落实京津冀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行动工作方案》。经市政府批准同意,现予以印发,请贯彻落实。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北京市商务委员会
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
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海关
2016年11月28日
附件:北京市落实京津冀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行动工作方案
>>推荐阅读:云南 省楚雄州:《元谋县农村流通体系改革实施方案》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来源互联网,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320919107#qq.com。#改@
北京市落实京津冀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行动工作方案:http://www.3jise.com/article/67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