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主页 > 生财有道

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发展对农村耕地的影响

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对于农村土地资源的汲取为改革发展提供了基础性资源和动力,也对传统的农村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导致了如下一系列问题。

第一,人均耕地少。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 10公顷,不及世界人均耕地的一半,在世界26个人口5000万以上的国家中处于倒数第3位。耕地减少的原因:在“十五”期间减少的耕地中,生态退耕占了70. 9%,如果退耕过多,耕地的保有量指标就难以完成。 

第二,耕地整体质量下降。平原和盆地的耕地仅占30.73%。由于干旱缺水,大量耕地、草地荒芜,利用难度大。全国4200万公顷坡耕地和666. 67万公顷风蚀耕地,平均每年要流失土壤30—150吨/公顷,全国每年至少有50亿吨沃土付之东流。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及其他限制因素,导致中国60%以上的耕地质量相对较差。 

第三,耕地退化严重。据国家水利部第二次遥感调查(2002年),中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7%,4866.67万公顷耕地中存在水土流失的约占38%,较为严重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分别达到54万平方公里和74万平方公里。沙漠化面积已经高达26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共有66.7万平方公里耕地沦为沙地,年均丧失耕地1.5万平方公里。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使耕地肥力降低或丧失严重,基岩裸露,导致地力衰竭,可耕地面积减少。 

第四,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全国宜耕荒地资源约为1360万公顷,按60%的复垦率计算,可增加耕地813.33万公顷,根据现有的开垦能力,今后15年最多可开发533.33万公顷,且投人大、周期长、短期内难以见效。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已全面启动,25度以上的陡坡耕地约为600万公顷,亟待退耕,10度一25度的坡耕地为1250万公顷,要逐步退耕,因此可以开发利用的后备耕地资源极其有限。

第五,耕地减少势头仍未遏制。耕地减少的趋势仍未缓解。2002年全国建设占用耕地19.65万公顷,灾毁减少耕地5.64万公顷,同期全国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26.08万公顷,增减相抵后增加耕地0.79万公顷。同期生态退耕减少耕地142.55万公顷,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34.90万公顷,2002年全国耕地比上年净减少168.62万公顷。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来源互联网,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320919107#qq.com。#改@

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发展对农村耕地的影响:http://www.3jise.com/article/26783.html